各二级学院:
为积极响应学校“医教研协同发展”战略,激发广大学生对医学及相关领域科学研究的兴趣,提升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为选拔和培育优秀的医学后备人才,由科研处主办,大学生科学技术协会协办的南昌医学院第一届大学生优秀科技作品(论文类)征集评选大赛将于10月-11月举行,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笔耕不辍论科技,探赜索隐求真知
二、活动形式
参赛同学以个人形式参赛,在截稿日期前向指定邮箱递交作品。经审核评选后,公布获奖情况并举办作品展出及颁奖仪式。
三、活动时间
(一)论文创作(见刊)时间:2024年1月1日-2025年10月30日
(二)论文征集时间:2025年11月1日-11月10日
四、活动对象
南昌医学院(九龙湖、象湖校区)全体在校本科生
五、活动流程
(一)作品征集(2025年11月1日-11月10日)
1.提交作品:参赛同学需将作品(论文PDF版)相关材料及《作品登记表》发送至指定邮箱:nykyc85772132@163.com。
注:(1)作品命名格式为:“学院+姓名+论文题目”,中文论文需提供期刊论文封面、目录和正文,外文需提供论文正文和检索报告)
(2)每位参赛同学和指导老师(通讯作者)择优限报1篇作品,每篇作品限报1次,
2.材料初筛:征集截止后,科研处进行初步审核,选取已见刊并格式合规、主题符合要求的作品进入评审。
(二)作品评审(2025年11月11日-11月15日)
1.评审委员会:由南昌医学院校内3名教授、2名副教授组成专家评审组,涵盖不同学科领域。
2.评审结果:评审打分采用百分制,根据作品的最终得分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其中一、二等奖作品的指导教师(通讯作者),可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共3名)。获奖情况将于学校科研处官网公示3天。
3.评审标准:
评分维度 |
评分说明 |
评分分值 |
选题价值 |
选题需紧密结合学科前沿、社会需求或实际问题,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理论意义。 |
15 |
研究方法与科学性 |
研究方法需科学合理,包括实验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理论推导等环节。要求逻辑严谨、论证充分,数据可靠且具有可重复性。 |
35 |
创新性与独到见解 |
论文需在理论、方法或应用层面提出新的观点、发现或改进。 |
25 |
写作质量与规范 |
文字表达需清晰、准确、流畅,逻辑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同时,需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包括引用格式、参考文献标注、图表规范等。 |
15 |
应用价值与社会意义 |
论文成果需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或社会意义,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政策制定、技术进步等提供参考。 |
10 |
(三)作品展示与颁奖(11月16日-11月27日)
1.壁报制作:获奖学生需根据要求提供制作海报所需的论文基本信息(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及单位、摘要、核心图表、研究结论),于11月20日前提交至科研处。科研处统一审核设计稿后,委托专业公司制作。
2.壁报展示:11月25日-11月27日,于慎思楼北楼一楼陈列,每日9:00-17:00开放参观。
3.颁奖仪式:11月27日12:30,于学生服务中心311举办本次大赛颁奖仪式。
六、作品要求
(一)作品体裁主要为符合学术规范、已见刊发表的学术论文(包含自然科学类、人文社科类论文以及综述),不包括简报、短文、报道、摘要等,也不包括各类科普读物、译著、编著、评著、文艺作品、声像资料、手册等。
(二)参赛学生须为论文作者之一,通讯作者须是我校教职工(指导老师),作者单位需有“南昌医学院”。
(三)作品的研究内容应与我校学科建设所设研究方向相吻合。
(四)作品的内容符合学术规范,在本学科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五)中文论文需提供期刊论文封面、目录和正文,外文需提供论文正文和检索报告,中文论文重复率低于30%。
(六)作品为本人/团队独立创作,出版权不存在任何争议,确保不侵犯他人的权利。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作者承担。
七、奖项设置
(一)一等奖。评分排名第1名选手将获得“南昌医学院第一届大学生优秀科技作品(论文类)”一等奖及华为手表1份。
(二)二等奖。评分排名2—3名,共2名选手将获得“南昌医学院第一届大学生优秀科技作品(论文类)”二等奖及华为耳机各1份。
(三)三等奖。进入总决赛评分排名4—8名,共5名选手将获得“南昌医学院第一届大学生优秀科技作品(论文类)”三等奖及小米手环各1份。
(四)优秀指导教师奖。指导选手获得一等奖或二等奖的指导教师,可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及华为耳机各1份,共3名。
八、大赛监督
(一)监督组监督
大赛设立监督组,由科研处相关人员组成,设组长1人。监督组按照工作方案和相关规则,遵循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原则,坚持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严肃评选工作纪律,对大赛各环节、全过程进行监督,及时召开会议研判分析相关情况,作出调查处理意见,维护大赛的严肃性、公正性。监督组对各程序与过程监督。
(二)群众监督
大赛实施方案提前在科研处网站向全校公众公布。比赛期间接受各同学的监督。大赛结果将及时主动向全校公布。
九、其他要求
(一)作品不足处理。若作品征集数量少于20篇,将延长征集期3天,并联系各学院科研秘书定向动员。
(二)奖项调整。若作品数量过少、优质作品较少或较多,将酌情进行奖项数量调整,以最终公布结果为准。
(三)赛事联系。为方便指导老师、选手与大赛组委会沟通交流,选手可加入赛务联系QQ群(383868900)。周文老师(电话:17770034096;邮箱:nykyc85772132@163.com)。
本实施方案由南昌医学院第一届大学生优秀科技作品(论文类)征集评选大赛组委会负责解释。
附 件:1.作品登记表
南昌医学院 南昌医学院
科研处 大学生科学技术协会
2025年10月21日 2025年10月21日
附件1 作品登记表
姓 名 |
|
性别 |
|
民 族 |
|
(照片) |
联系电话 |
|
学院、专业 |
|
身份证号 |
|
指导教师 |
(限1名) |
作品标题 |
|
文章级别(请勾选) |
SCI、SSCI一区(JCR分区,下同)收录论文、SCI、SSCI二区收录论文、SCI、SSCI三区收录论文、SCI、SSCI四区收录论文、EI、A&HCI收录论文、CSSCI源期刊或CSCD(核心库)期刊论文、CSSCI(扩展版)、CSCD(扩展库)、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论文、普通期刊论文 |
作者排名 |
|
作品摘要 |
(不超过200字) |
作品 研究亮点 |
(不超过500字) |
参赛承诺 |
本人/本团队承诺遵守大赛规则,如有违反大赛规则的行为,愿意接受赛会的处理。 我(们)承诺,所报名参赛作品是本人/本团队原创,不存在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其中引用的观点、内容均做了明确标注,对数据来源承担全部责任。因抄袭等原因引发知识产权纠纷,我(们)将负全责。我(们)同意 同学为代表作者参加本次比赛。 我(们)同意,所报名参赛作品如获奖,可被大赛组委会收录结集,同意在学校校园、公众号、官网等展示交流。 文章所有作者按照顺序签名: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