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医学院2022年十大新闻
发布时间:2023-01-12 作者: 访问量: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南昌医学院肩负使命、起步冲刺、加速赶超的关键一年。

这一年,我们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下同心、担当实干、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全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这一年,我们付出艰辛努力,自立自强、守正创新,在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领域收获累累硕果。

让我们共同见证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澎湃力量和南医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神品质,共同回顾南医的每一个重要节点,一起点亮南医专属的高光时刻!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南昌医学院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全面系统推进学习,分层分类开展宣讲,以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努力把学习成果体现在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上,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学校落地落实、开花结果。

学校先后邀请省委统战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彭世东、省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汪玉奇作宣讲辅导报告,校主要领导龚建平、李秋根第一时间深入师生当中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组建6个宣讲团,组织开展一系列理论学习、专题培训、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宣传平台作用,在各级重要媒体平台宣传报道100余次,营造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浓厚氛围。

二、确定“三步走”发展战略,擘画以建设高水平医科大学为目标的发展新蓝图

7月29日至7月31日,南昌医学院2022年务虚会议在井冈山召开,会议主题为“以质量和特色取胜 建设示范应用型高校”,通过采取交流发言、分组讨论、现场教学、集中研讨、专家授课等形式,形成共谋发展、力促发展的共识,汇聚起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校党委书记龚建平作题为《反思与超越》的主报告,提出牢牢把握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机遇、健康中国和教育强国的战略机遇、赣鄱经济社会发展的区位机遇、推进医学教育发展的政策机遇,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即以建设省内一流、国内知名、高水平医科大学为目标,“十四五”期间定位为应用型大学,重点办好本科医学教育,争取硕士学位授予点突破;“十五五”期间定位为示范应用型高校、教学研究型大学,重点办好硕士研究生教育,争取博士学位授予点突破;“十六五”期间定位为学术研究型大学,争取升格为医科大学。

三、新时代学科建设跑出“加速度”,形成与我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相适应的“医、药、护、技”专业集群

1月7日,学校获批成为江西省“十四五”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规划建设学校。药学、中西医结合、护理学、中医学、医学技术等5个专业纳入硕士点建设范畴。

今年以来,学校始终坚持强特色学科建设思路,持续整合学科资源,加速优化建设学科布局,学科建设水平大幅提高,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学校一次性成功申报临床医学、助产本科专业,药学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药剂学》《药物化学》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中药炮制技术》课程及团队获评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目前,学校开设15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门类,形成与我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相适应的“医、药、护、技”专业集群。

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为建设高水平医科大学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4月25日,南昌医学院隆重举行首批特聘教授聘任仪式,为六位国内知名专家颁发聘书,对加快实现“建设高水平医科大学”的目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大内培外引工作力度,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加强教师队伍培训,搭建交流互动平台,推进教师发展资源配置与共享机制建设,关心关爱教师成长,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的制度化及规范化,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今年以来,先后引进和培养学科带头人2人,博士硕士70余人,申请攻读博士学位教师40人,攻读硕士学位教师31人。学校现拥有“院士工作室”1个、教育部“大师工作室”1个、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示范课程、教学名师、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省级“名师工作室”3个,设有124个实训实验室和9个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中心),有238家实践教学基地遍及全国各地。

五、激发科研创新动力源,激活学校发展新引擎

9月8日,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公布,南昌医学院共有21个项目获立项资助,其中地区基金20项、青年基金1项,获批资助经费近900万元,立项数及获批资助经费均创历史新高。

学校把科研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大科研投入,完善科研管理办法,加强科研工作引导、培育和激励,建立科学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协同、产学研协同、多学科交叉协同等机制,加强建设一批科研平台。目前,学校拥有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等8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及32个省级科研平台。“抗炎类中药药效与质量评价重点研究室”获批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建设项目,“江西省院校医药卫生类专业设置标准研制及实践”获省卫生健康委科技创新重点项目立项。截至目前,学校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育规划项目、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等各类项目共计161项,立项7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项,创历史最好成绩。

六、加快推进新校园建设,大力改善办学条件

10月21日,南昌医学院新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加快推进新校园建设。

南昌医学院新校区选址南昌市红谷滩区九龙湖,一期项目占地约854余亩,总建筑面积约为31万平米。今年以来,学校多次召开调度会加快推进新校园建设,新校园建设指挥部对标对表逐项高效推进,把“精、细、严、实”要求贯穿到各个环节。目前已完成新校园(一期)规划方案及初步设计招标、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初步设计和概算、监理招标等工作。下一步将推进学校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新校园如期交付使用。新校园的建设,将为建设“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医科大学”提供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硬件保障。


七、推动院校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共赢发展

5月至6月,学校领导带队赴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陆军军医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交流走访,就医学教育、人才交流、科研创新、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8月至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省妇幼保健院、省儿童医院、省胸科医院、省肿瘤医院主要领导一行先后来学校调研交流,并就推进院校合作、融合发展等进行座谈。

学校拥有省人民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省儿童医院、省胸科医院、省肿瘤医院5家附属医院,拥有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江西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江西医院两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同时,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进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建设。今年以来,学校大力推进院校深度融合发展,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学科建设、科研平台、环境设备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以临床激发科研开展,以成果转化推动科研发展和人才培养,服务健康中国和健康江西建设。



八、全面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2月,学校完成制订《南昌医学院章程(征求意见稿)》《南昌医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试行)》等文件,标志着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入新阶段。

学校围绕学校定位和发展目标,将制度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性任务,加快完善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大学制度,全面系统梳理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文件,完善党群、综合办公、教学、科研、人事、学科、学生等7大类管理制度共247项,建立更为科学、更具活力、更富效率的制度体系和管理运行机制,大力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推动学校事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九、以绩效考核为指挥棒,激发干事创业积极性

今年9月学校启动综合绩效改革工作,12月《南昌医学院综合绩效改革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出台,这标志着学校推进精细化管理迈出新步伐。

此次绩效改革紧密结合学校实际,以学校发展战略为导向,以完善绩效考核机制为目标,实行以岗定薪、绩效分类评价与考核为主要内容的分配制度,坚持向教学一线倾斜,同时兼顾其他类型岗位平衡,体现了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明确绩效导向,兼顾公平保障,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分配挂钩,做到岗责分明,责酬一致,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激发全体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进一步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十、守好校园疫情防控阵地,维护广大师生健康和校园安全稳定大局

3月南昌突发疫情,学校党委闻令而动、统筹部署、精准研判、联动配合,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第一时间投入这场战“疫”中,织密疫情防控网络,打造一体化的疫情防控格局,守住校园疫情防控阵地。

学校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制度,召开近30次会议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多次开展疫情防控应急演练,加强重点部位、重点人员管控,全员核酸检测37次,核酸抽检100余次,开展全校疫苗接种2次,筑牢校园疫情防控“安全网”。还积极协助属地和上级部门做好疫情防控有关工作,派出3批共200余名志愿者,支援南昌县核酸检测和昌北机场入境航班保障演练工作。4月以来,学校邀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开展阳光抗疫“心”100系列线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此次系列活动开展心理课堂21场、团体心理辅导24场,共5000余人次参与,切实维护广大师生健康和校园安全稳定大局。

回首2022,我们满怀豪情、步履坚实、逐梦而行,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实现了完美收官。

展望2023,我们梦想在前,使命在肩,唯有实干笃行,向着建设“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医科大学”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稿件来源:党委宣传部

部门审核:程赛杰

责任编辑: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