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昌医学院“红医筑梦 青春领航”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泰和县螺溪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专业优势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通过医疗帮扶、文化传承、红色教育、农耕实践等多维度探索,将课堂知识转化为服务基层的生动实践,在赣鄱大地书写了新时代南医青年的责任担当。
仁心仁术:以医者仁心守护乡土健康

在螺溪镇,实践团成员化身“移动医疗站”,为600余名村民提供血压血糖检测,开展艾灸、推拿、拔罐等中医理疗和健康宣教,累计发放300余份防暑药品和500余份健康手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刘丽华表示;“当为奶奶做完推拿后,她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舒展的笑容,那一刻我真正理解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团队还特别开设“童心港湾”健康课堂,通过情景模拟将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等专业知识转化为儿童可理解的“安全口诀,构筑起生命安全防护网。
躬耕陇亩:在泥土芬芳中读懂乡村振兴

实践团创新打造“田间课堂”,组织学生参与水稻生命周期全流程实践:从螺溪镇田间挥镰收割稻谷、学习传统抛秧技艺,参与生态种养基地的龙虾垂钓、莲蓬采摘,到参观造鞋厂、牛棚体验乡村振兴产业,再到青春洋溢的文艺展演。中医学专业学生付宏伟感慨道:“在翻晒稻谷时,感受‘足蒸暑土气’的炎热,才明白‘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不仅是诗句,更是无数农民汗水的结晶。”这种沉浸式劳动教育,让学生深刻体悟乡村振兴中产业振兴与勤劳精神的深层联系。
溯源文脉:触摸千年古县的文明肌理

在泰和博物馆,实践团聚焦地域特色文化展开调研,通过沉浸式研读《禾谱》《农器谱》等典籍,结合“农为邦本”农耕文化书画特展,成员们仔细观摩着馆中陈列的各类文物,在一幅幅作品中触摸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作为庐陵文化千年传承的见证者,从古老的农耕技艺到现代的农业发展,从传统的书画艺术到地域特色产业,它们以独特的方式讲述着历史变迁与文化积淀,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魏彩玲表示:“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深度的文化洗礼,更加深刻领悟到‘农为邦本’的真谛。”
薪火相传:在红色热土淬炼青春信仰

实践团还走进马家洲集中营旧址、革命烈士纪念馆,在湘赣边区苏维埃政府斗争展区的灯光下,讲解员讲述着曾延生、肖拔群等烈士“碧血铸剑”的壮举,面对锈迹铁镣,成员们仔细聆听廖承志、吴大可等共产党人“铁窗铸骨”的斗争故事。在刻有烈士姓名的英名墙,全体成员肃立默哀,重温入团誓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徐慧莹说,“英烈们用生命诠释信仰,作为新时代青年,更应扛起新征程上的使命担当。”
南昌医学院团委副书记赵蕾表示:“社会实践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我们要让学生在‘自找苦吃’中成长成才,让青春在乡村振兴中闪光。”据悉,学校已与泰和县螺溪镇建立实践育人基地,将持续推动“医疗服务常态化、红色教育长效化、劳动实践制度化”,让实践育人的种子在红土地上结出更多硕果。
稿件来源:团委
部门审核:赵蕾
责任编辑: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