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提升师生自救互救能力,5月10日,南昌医学院联合南昌县红十字会开展第六期红十字救护员证培训活动。来自全校各专业的150名师生通过系统学习与严格考核,顺利取得红十字救护员证书,为校园安全增添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理论务实基础,掌握急救要领。培训中,红十字会专业讲师通过图文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员们详细讲解了心肺复苏(CPR)、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创伤止血包扎、气道异物梗阻急救(海姆立克法)等核心技能。讲师特别强调“黄金4分钟”在心脏骤停救援中的关键作用,并通过互动问答加深学员对急救流程的理解。
实操强化技能,练就“真本领”。在实操环节,学员们分组练习,利用人体模型反复演练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动作,确保力度、频率和深度符合标准。创伤包扎训练中,讲师手把手指导绷带、三角巾的使用技巧,模拟骨折固定、头部包扎等场景。“看似简单的动作,实际操作中需要非常精准,比如CPR按压位置偏差会影响效果。”参训学生刘同学分享道。
严格考核认证,全员通过获证。培训最后,学员们需通过理论笔试和实操双重考核。考官严格评估每一步操作,如心肺复苏的按压深度是否达5-6厘米、AED电极片粘贴位置是否正确等。全体学员均以优异成绩通过考核,获得红十字救护员证书。“证书不仅是资格证明,更是一份责任。今后遇到突发事件,我会更有信心伸出援手。”学员詹同学表示。

本次培训不仅为师生提供了专业的急救技能认证,更传递了“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通过校院协同、学用结合,南昌医学院正逐步构建起多层次、常态化的急救教育网络,为守护师生健康、服务社会应急救援贡献力量。(卢欢)
稿件来源:临床医学院
部门审核:孙志强
责任编辑:陈曦